四月北國,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吉林森工紅石林業局林木良種基地的科技人員身著迷彩裝,背著戰地包,拿著設備儀器,在積雪覆蓋的山林中開展樣地調查、每木普查、優良穗條收集……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朵朵傲雪盛開的冰凌花。
科學制定規劃,高效推進基地建設
紅石林業局國家林木良種基地是一家集國家重點林木種質資源庫和林木良種研究為一體的林業科技單位,專業從事林木遺傳進化、種質資源保存、優良品種培育繁殖和林業科技項目推廣技術研究。以良種選育為突破口,以現代林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林木種苗發展為基礎,不斷改革創新,科技興種,堅持走科研生產發展融合之路。

開展不同槭樹類樹種扦插試驗 基地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制定了集良種生產、種質資源保存、示范推廣、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大型林木良種基地總體規劃,編寫了紅石林業局《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十四五”發展規劃》《水曲柳、胡桃楸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輻射東三省的槭樹種子繁育試驗圃地 基地強化管理,狠抓落實,先后建成了擰筋槭蒙古櫟國家良種基地181.93公頃,水曲柳胡桃楸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205.9公頃,花曲柳速生豐產林培育基地50.4公頃,云杉規?;藿佑缂夹g推廣基地25.1公頃,野生珍稀綠化苗木馴化基地10公頃,長白楤木苗木培育基地13公頃,天然林立地長期生產力維持和提高技術引進項目基地50公頃。年均提供紅松良種3000公斤,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櫟和擰筋槭優良種子25000公斤。同時,還培育了花曲柳苗木8.5萬株,色木馴化苗木3500余株,可創造經濟效益1700萬元。 拼搏勵志篤行,提升技術專業水準 國家林木良種基地項目申報初期,為了能收集到完整的數據,科技人員在大雪過膝的臘月,用腳步丈量出181.93公頃良種基地和205.9公頃種質資源庫。在酷熱難耐的炎夏,重復著林木成長階段性變化的觀測,調查著目的樹種的株數蓄積、生長情況、伴生樹種的組成、植被的變化,見證著樹木從發芽到落葉的過程,最終一項項準確無誤的數據順利輸進國家數據庫。 
開展資源收集圃區劃造林 基地共調查種質資源樣地800余塊,珍惜瀕危樹種優樹1100株,森林古樹442株,國家林木種質資源保存33972份,森林變化情況樣地調查60塊,天然立地因子科研樣地75塊,持續收集林業基礎數據,改良林木品質。同時根據“集中統一、維護完整、保證真實”的管理原則,對所有文件、資料、數據、影像等相關材料,按照“綜合管理、生產技術、基本建設、設施設備”四大類進行了整理保存。
擴大對外交流,科技促進企業發展
紅石林業局地處長白山山體由高山臺地向西部平原過度的中間地帶,儲藏著大量的長白山區特有植物,基本上包含了整個長白山植物物種,吸引眾多科研單位和學者前來進行科學研究。
基地以此為契機,不斷擴大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與東北林業大學國家重點林木遺傳育種實驗室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林木遺傳育種與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與開發利用、森林生態修復與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與林政管理等方面展開密切合作,共建科技合作研發平臺,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點。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團隊實地開展教研活動;外出同省內外專家學者和兄弟單位進行交流學習;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廣泛汲取林業遺傳育種相關技術經驗。 
農大研究生進行擰筋槭嫁接色木槭試驗 多年來,基地先后制定了《花曲柳速生豐產林技術規程》和《花曲柳苗木質量分級行業標準》,獲得了水曲柳、胡桃楸、紅松、擰筋槭和蒙古櫟5個省級良種證書,參與吉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項,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取得花曲柳豐產林、云杉嫁接培育技術、優質胡桃楸人工林培育、長白山蒙古櫟良種選育技術研究等科技成果11項,獲得長白山科學技術獎8項。 |